Blogtrottr
UDN聯合書報攤-閱讀藝文
聯合書報攤-閱讀藝文:收羅典藏今藝術、典藏古美術、野葡萄文學誌、歷史月刊、聯合文學、寶瓶文化等雜誌精選內容,給您最優質的閱讀情報與藝文情資,為學養與氣質加分。
關渡美術館館長曲德義談趙無極
May 24th 2013, 03:52

【文/典藏投資】

曲德義分享收藏的趙無極1951年素描作品,這件作品對他而言意義深遠,是他首張趙無極的收藏,同時也是藝術家重要轉折時期的創作。曲德義於1992年於法國拍場BORDEREAU D’ADJUDICATION買到,這件作品原為瑞士藏家Nesto Jacometti所擁有。
現任台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館長的曲德義,承襲了席德進與李仲生的創作理念,1978年前往嚮往已久的藝術之都巴黎,因緣際會下,進入設計學院與趙無極結下短暫卻豐盛的師生之緣。對曲德義而言,趙無極的一句:「你要畫繪畫性的繪畫,還是符號性的繪畫?」提點了他走向繪畫性抽象創作的道路。以下,是曲德義眼中的趙無極。

1978年,我到巴黎求學,直到1984年。趙無極是我畢業碩士論文口考委員(曲德義畢業於法國巴黎設計美院),我來這裡(台北藝術大學,當年的國立藝術學院)當年也是他幫我寫推薦函的。

我和趙無極是短暫的機遇與巧合。其實在美術史上有很多類似的巧合。他教書時間並不長,只教了幾年,正巧那幾年我在巴黎唸書。當時趙無極在學校很出名。我印象很深的是,他是學校裡唯一開著銀色Porsche跑車的老師;每到學期結束,便會邀請其他的老師、學生,到他的工作室看畫、喝午茶,而且他的午茶內容都很豐富,甚至有五、六位服務生。

那時他在設計美院(Diplome de Decorateur-Specialisation Arts-Plastiques Peinture, EnsAD)教書,剛開始氣氛並不是太好,學生三三兩兩,因為是碩士班,大部分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很多人不太來上課,只拿畫來給老師看。有一年,他改變了上課方式,讓我們直接在課堂上畫起模特兒來,學生就不得不來。他會幫我們改畫,非常注重小細節,他非常風趣,看學生手畫不好,會笑著說:「怎麼把手畫得像豬腳一樣!」

他是位開明的老師。記得當時有一位同學畫人體,畫得滿不錯,他就介紹這位同學到巴黎美院找另一位藝術家賈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學畫。趙無極告訴學生,去那邊上課會更適合你,由此可見他對教學抱持的開放態度。他並不認為他的學生只能跟他學,而是根據他的經驗,從對學生有利的立場出發,引薦他們找更適合學習的藝術家。

他的創作裡融合的東方元素,也發揮在他運筆的技巧上。由於受到水墨的影響,他很講究筆的轉勢,而且筆頭會沾幾種顏色。當時的西方人很少這麼做。這是水墨的做法,是墨分五色的意境,這點他很執著。他的扁筆不會直接畫在畫布上,用筆會有輕重變化,轉了一下,不只是筆的痕跡、動作而已,而是筆鋒的轉折。

我記得他曾講過一句話,嚇我一跳!「你不是在畫一個『人』,而是在畫一張『畫』!」當時我們畫人體時,總是把人體當作對象物,但若以畫一張畫的觀點來看,你也可以把它(人體)當作風景來畫。很多人畫人體,著重在輪廓線,但趙無極卻強調:你不只是畫線,而是要觀察到其中細微的變化。這是他很厲害的地方。人體不只是形體(object),而是「形」和空間的關係,這形體(或物體)可能是蘋果、樹等。他的這段話不僅影響到我的創作,同時也改變了我的繪畫教學方法。

舉例來說,若是畫靜物如杯子,對他而言,杯子的線條是有量感的,是有轉折的,這就是西方的觀點。比如你看畫家畫的線和雕塑家畫的線就不一樣,羅丹畫的人體是有量感的、體積感的線條,而畢卡索和馬諦斯則屬同一類型,他們是在平面繪畫上創造立體感。

除了觀念之外,他曾說過這一句話,改變了我的創作方向。我拿畫給他看時,他問我:「你要畫繪畫性的繪畫,還是符號性的繪畫?」他說,繪畫性和符號性不一樣,符號性處理的是符號的問題,而繪畫性則否,繪畫性重視空間、色彩、造型,這兩種創作是截然不同。以現在來看,這是現代主義的說法,與後現代混在一起的做法亦不相同。

那時候我覺得滿有道理,於是我決定處理繪畫性的問題,把符號拿掉。這過程中,讓我發現到老師和學生間的關係是一種「悟」的過程,這影響到我對教學的看法。一位老師並不一定要教很多才行,而是他的一句話或一個提醒,就可能改變他的一生。

【《典藏投資》2013年5月號;訂閱典藏投資電子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er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