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批踢踢實業坊 movie 板
 
[好雷] 怒海劫:不可質疑你的亞美利堅。
Nov 26th 2013, 11:27, by appleyou

作者appleyou (i apple you)

看板movie

標題[好雷] 怒海劫:不可質疑你的亞美利堅。

時間Tue Nov 26 11:27:52 2013

去搜尋本片心得的話,大家已經把Tom Hanks的好話說盡了 我不免也要說一下他有多厲害 不過因為個人的不良嗜好, 還是想來讓看過的朋友思考看看,其中有什麼我們可以猜猜的觀點 長篇幅的討論歡迎到blog留言,反面意見也歡迎噢T_T 建議閱讀blog完整版,有圖有刪除線(XD) http://appleyou.pixnet.net/blog/post/29494944 ---   看標題就知道我又要講我那一套大美國主義了,沒有啦,我要先稱讚《怒海劫》單純 以劇情片來看,的確是很棒的一部片。導演Paul Greengrass是個拍寫實劇情的高手,所 以無論是運鏡、故事節奏都抓得很精準,另外也是他把這個真實事件,改編成在大螢幕上 能高潮迭起134分鐘的樣子。   至於Tom Hanks更不用說,內行的外行的都覺得他要憑這片挑戰奧斯卡了;我最喜歡 的一段表演是當他歷劫後被送到軍艦上,那受到過度驚嚇的樣子,確實有把條理分明的船 長、遭到劫持後仍關心海盜傷勢的船長、絕望於自己隨時會死的船長、和即使心理已經撐 不下去,還是希望最年輕的海盜能保條小命的船長,這麼多面向,融入最後獲救的一段, 這就叫做層次了。如果要再說我尤其喜歡的,是那一句「這些不是我的血」:他很清楚幾 分鐘前在他眼前發生了什麼事,但他已經安全得救了,該先感謝上帝,還是為那些年輕人 的生命感到遺憾?腦中一片混亂的船長,只能喃喃說著「不是我的血」,接著問及家人, 流下男兒淚。   不能不提的還有索馬利亞海盜四位。雖然我有95%的機率很難辨認出他們誰是誰,不 過必須讓大家知道他們的名字:Barkhad Abdi、Barkhad Abdirahman、Faysal Ahmed、 Mahat M. Ali。哪一個是哪一個?不要問我,請自行查一下IMDb,然後告訴我好嗎(淚)電 影中我暱稱他們為:瘦小領隊、小孩紙、發飆大個,和開船的,這樣比較好記。許多觀眾 都很讚許這四位索馬利亞素人的演出,戲份較多的瘦小領隊Muse (Barkhad Abdi,我只記 得他名字)還很有戲,演出了一種憤青的氣質。除了時常被船長的美利堅成年人式交涉給 改變決定,那兩句「Maybe in America, Irish, maybe in America.」和「 I came too far, I can't give up.」,多深,多憤青。   先說,我沒看原著小說《The Captain's Duty》,因此我不知道船長真身嘴裡那個故 事長什麼樣,以下看法僅針對本片。   看到我在澄清就知道我要拿那老梗出乃了啦,嘿啦,是呼應標題的時候了!「不可質 疑你的亞美利堅」!   導演兼編劇的Paul Greengrass應該是非常熱愛美國的,不過我想拍紀錄片出身的他 ,仍然保有他的辯證思考能力,並且將這些對於全球經濟大鯨魚和小蝦米的思考,放在《 怒海劫》裡。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船長沒事一直探究人家是不是漁民,就是為了帶出「 有錢國家變相侵占窮困小國各種資源」的問題。除了在國際海域上捕魚的不對等地位,還 有富裕國家一廂情願的物資救濟──甚至那也不是一廂情願,而是做一個很華麗的表面, 看起來治標,壓根沒想要治本。因此讓貨船送物資到非洲又怎麼樣呢?這些窮兮兮的索馬 利亞人,可能從來沒領過印有美國國旗的麵粉袋。   片中也以半諷半譽的方式,帶出美國對於世界來說是什麼樣的地位。在救生艇上講贖 金的時候Muse說,他幹完這票,就要去美國,買台車,在那裏快樂生活;雖然現在有不少 電視電影作品紛紛開始諷刺美國夢,但縱觀全球,對於資源落後地區的艱苦人民來說,美 國一詞就是樂土。但是海盜們一開始知道搶到美國籍的船,那陣彷彿中樂透頭獎的歡騰, 卻好像也有點「美國人就是笨蛋凱子」的意味,美國的專長就是丟錢出來解決事情。至於 當船長跟Muse說「除了當漁民或海盜,你們應該還有別的事情可做啊」,Muse回的那句「 Maybe in America, Irish, maybe in America.」,是在推崇美國的自由,或是有一點反 譏美國人總是從美國觀點看世界,就讓大家自行思考看看了。   不過為什麼說Paul Greengrass是愛國的,因為亞美利堅海軍才是王道啊!比起英國 海上緊急專線只會講「開水柱」這種鬼話,美國超威馬上接連派三艘軍艦和海豹部隊來搭 救。海豹部隊在月光下透著隱隱的胸腹肌,穿上裝束,準備救援行動的英姿,在本片根本 不重要啊!可是還是要給它拍一段,作為亞美利堅的國力展演。   也因為那些精美的軍備呈現和帥氣的救援過程,我想《怒海劫》不拿奧斯卡不行了, 至少拿個大的。   四位素人演員來自美國本土的索馬利亞社區,聽他們講話就知道根本是完完全全的美 國人,片中能把口音改成很索馬利亞,真的經過不少努力。提供兩段他們分別接受記者訪 問時的影片,很謙虛的孩子們,也很真性情。我就不翻譯了哈哈哈,只看了一遍沒有很鉅 細靡遺的聽每一句,大家練練英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9zAScM-DkaY

[embedded cont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Wtw3XWNBDIY

[embedded cont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YYEM6NnUmeU

[embedded content]

  這一段就有趣了,Rich船長真身,當年出了《The Captain's Duty》的小說後,被媒 體和民眾奉為英雄,當初還接受總統接見,不過以前跟過他的船員可不這麼說。據CNN訪 問到的船員指稱,船長當年根本就無視於「600浬範圍內頻繁有海盜出沒」的N封警示郵件 ,堅持要抄近路走索馬利亞海盆,還說:「600浬不安全,啊1200浬就安全嗎」不換航道 ,可能是為了省油錢。另外他挺身面對海盜,是因為他不願意採用其他人事前提出的防禦 計畫。不過回去問船長,他當然撇清(只是CNN說手上有當時的往來信件時,船長愣好大) ,而且馬上顧左右而言他的說:「是媒體叫我英雄,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美國海軍 ~」這腿,抱好大。   總之你想相信哪一種故事版本呢?這都不是重點了,重點是連杜爛船長的船員都說, 這部電影改編的好啊!好看啊!   噢對,如果對劫船主題很有興趣,也可以去找找丹麥電影《命運談判局(A Hijacking)》,同樣是索馬利亞海盜的故事,而且過程非常折磨。不過這部就不是著墨於 個人英雄主義了,而是船公司和海盜談判的過程,非常精彩,就算沒有刺激音效和動作設 計也讓我心臟病差點要發,個人相當推薦。 --- 歡迎來blog跟我討論你的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51.154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er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